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噩梦   哀声叹气   签署    惹事生非 

B宣泄   真知卓见   惯例    时过景迁 

C车蓬   眼花缭乱   震摄    兴高彩烈 

D沿袭   头晕脑胀   发帖    按捺不住

 

选出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逦(yí    (miǎn)   发(jī    数然shuò

Blèi          qiào 榆枋qiāng

C.丰rěn    西chóu    zǎi   乎待哉

Dè             而不舍qiè

 

以“不能不说的高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6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表明,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④⑥③  D.⑥③⑤①④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政府既要继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能力,更要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

B.在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解振华希望各国将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推动谈判进程。

C.当时村里的常住人口是三百八十人居住生活在这里,这几年,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了三十几个老人。

D.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一定要坚持海纳百川的作风、从谏如流的作风、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提升东莞的综合竞争力。

B.他们认为艺术关系国魂,把艺术作为唤醒民众的重要手段,立志革除画坛上陈陈相因、了无生气的积弊,大胆吸收外来营养。

C.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青年人应该放开手脚,勇敢地去闯世界,不要因为世俗的约束就迟疑犹豫,裹足不前

D.一些人的散文不仅仅是形散而且神更散,以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学体裁搞得没有一点文学的味道,读之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看万山红遍,                          《沁园春·长沙》)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5)在雨的哀曲里,______ ______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雨巷》)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7)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个星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诗歌阅读(12分)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6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6479/35971) 首页 上一页 26474 26475 26476 26477 26478 26479 26480 26481 26482 26483 2648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