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再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程中,感觉面的味道特别鲜美。当他问餐馆老板时,老板说:“今天的面配料和制作过程与平时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山东省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各种病虫害也将进入高发期,全省重大病虫暨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全面展开。

B意大利米兰市世博会围绕“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为主题,于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共有14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C“微西瓜”学名为航兴天秀2号,是一种糖度高、耐储存、个头小,由于采用温室吊挂种植技术,在入夏之前便开始上市。

D.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谋求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直到最后一刻。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B.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 

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D.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家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醉心于那个由各种抽象符号组成的世界,而似乎离现实很远很远。《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在爱与理智的帮助下,逐渐痊愈的感人故事。但电影毕竟是艺术抽象,它偏重于纳什博士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过程。那么,他属于数学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

“这人是个天才。”

这就是纳什的硕士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

约翰·纳什的确是个天才。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了。尔后,他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攻读数学。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普林斯顿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纳什认为这表明普林斯顿更看重他的才能。“士为知己者死“,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

刚进入普林斯顿的纳什,不像电影描述的那个腼腆的天才。相反,他属于骄傲好胜的类型。他不爱上课不爱看书,相对于跟随前人的步伐,他更喜欢自己在数学的世界探索。吹着巴赫曲子的口哨,他可以独自做上一整夜数学,不知疲倦。

但普林斯顿并不是只有他一位数学天才。这些天才凑在一起,总爱分个高下,而像国际象棋和围棋之类的智力对抗游戏恐怕最对他们的胃口了,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纳什其实算得上下棋高手。实际上,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正是一门以各种博弈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分支。

当纳什在1950年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时,博弈学界眼前为之一亮。以此为题材,纳什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可是,此时纳什的研究兴趣早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甚至在他完成博士论文之前,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领域——产生了兴趣,并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从入学开始,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学位。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称得上高速度。

1951年,纳什开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这几年可以说是他在数学研究上最有价值的几年。他解决了黎曼流形在欧几里德空间中的等距嵌入问题,这个问题跟很多纯数学问题一样,由于艰深,从未被大众所了解。这也是纳什在纯数学上最大的贡献。尔后在1956年,他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这时,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吃到了一些苦头。这种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他人捷足先登的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这段时间,纳什遇到了艾莉西亚,在1957年两人结婚了。在1959年的春天,艾莉西亚怀孕了。这时的纳什三十出头,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谁又想到仅仅几个月后,纳什便堕入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呢?

纳什被困在他的妄想之中。他开始出现幻听。入院治疗,出院后辞职逃往欧洲,被遣返美国治疗,离婚,胰岛素休克疗法,出院。在这十年间,出现过几个月的短暂清醒时期。在这段时期,纳什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妄想之中,而他的名字,也逐渐被数学界所遗忘。但他的理论没有被遗忘。在他与精神分裂症缠斗之时,来自经济学界、博弈学界的学者们,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

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奇迹发生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症像冰雪消融那样,一点一滴地缓解了。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纳什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迟来的荣誉接踵而至,其中分量最重的莫过于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后的现在,他不得不永远终止他的研究。但是,无数学者,仍会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行。

美国时间23日下午四点半,天才数学巨星约翰·纳什陨落于新泽西州高速公路上的一场交通事故。享年86岁。

(摘编自方弦《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有删改)

相关链接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百度百科)

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孙健《回顾:<美丽心灵>原型小约翰-纳什的一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与命运抗争的过程。这与他作为数学家的一面是截然不同的。

B.纳什放弃了学术实力也很强的哈佛大学而选择普林斯顿大学是因为后者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更看重他的才能。

C.纳什早在以非合作博弈的研究为题材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之前,研究兴趣就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产生了兴趣,并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

D.在1956年,纳什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他人捷足先登,这个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E.经过漫长的岁月后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1994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此前,纳什均衡的理论已经 广泛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
2.纳什在读书时代就表现出卓异不凡的数学才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者以“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为题有何深意及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天才数学家,纳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誉为“孤独的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容牙套

刘心武

春节前,小时工小宋宣布她不回乡,老公小尚回乡,让我松了好大一口气,像我这样的空巢老人,超过一周没有人帮忙,生活质量便会骤降。小宋初二下午四点半就来帮我。平时,小宋则一天赶三处做小时工,上午是到一处写字楼里某公司搞卫生,中午到一位女士家里收拾屋子再做午餐,下午到我这里,收拾屋子,做晚饭,有时还要洗衣服。

初二我跟她说:“何必跑来?冰箱里有现成的,取出搁微波炉转转就成。初五晚上讲究‘破五’,也不必来。”初五她还是来了,先洗了积攒的衣服,然后又包饺子。

小宋在厨房包饺子,关起门。我从书房去厅里续茶水,忽然听见她在厨房里大声粗气打手机 。我不得不敲厨房的门,小宋从里面拉开门,嘴还在对着手机讲“把大叔都惊到了……啥子瓷砖那么敲竹杠?再给你划五千,我这边就成空钵儿,敲起叮当响了!……”

原来小尚是回县城了,他们两口子出来打工二十几年,省吃俭用,终于在县城里买了套商品房,给跑深圳打工的十九岁的儿子备着。小尚回去,一个人耍瓦工、木工、漆工、管工……,争取在元宵节前,装修出来!此事对我原来也不想说。没想到的是,现在好多材料都涨价了,小尚带去的银行卡上的钱划净了,还不够,让她再把手里银行卡上的钱划过五千去……

第二天小宋一进门就神色不对。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没给小宋划五千,怕是要给别人划出七千了!使劲咬嘴唇,两眼泪汪汪。我问:“有人诈骗你?”她说:“我自己闯祸了!”

原来,是中午她到那家帮忙,雇主那天餐桌上就放着无数杯盘碗盅,她去了抓紧清理,及时倒了垃圾。然后那女士和她的一位闺密从内室出来,忽然,那闺密一声尖叫,找一只高脚酒杯。问小宋可看见那酒杯里的美容牙套了?小宋懵懂了一阵,才终于明白,那闺密临时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美容牙套,搁那酒杯里,而她却以为那只是一粒橘子籽,当垃圾清理掉了……她慌忙跑到那层楼楼梯拐弯处的垃圾桶去找,收垃圾的已经将桶里垃圾全部清走,再惶急地跑到楼下,门口保安说收各楼垃圾的车子已经开走好一阵了……只好回到雇主面前,雇主正继续向那闺密道歉。那闺密紫胀着一张脸双眼喷火。那闺密有只犬齿变形发乌,特配了那么一个美容牙套,社交场合必得戴上的,造价是七千块,而且,钱不钱的另说,再配一副的周期怎么也得一个月,这一个月她怎么去场面上?因予人形象不雅的印象而在生意上造成的无形损失,如何计算?……小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那雇主也没让她再做饭,只说让她明天去了再理论。

我努力地想像那个小小的牙套,相信失主的报价不虚。我怎么安慰小宋啊,七千!我可怎么帮得了她!但愿明天那雇主饶恕她的过失,要么,小宋七个月不领她那边的工资?

小宋坐到沙发上,跟我说:“大叔,我要哭!”我说:“你就哭吧!”她果然放声大哭。我望着她,心中涌动着大悲悯。她如何告知小尚?还要不要划过五千装修材料费去?在她和小尚的哀乐中年,这副美容牙套该受到怎样的诅咒?……

小宋尽情地哭着,肩头的一块大披巾滑落在地上。我帮她拾起,她收住哭声,很快地,她平静下来,站起,把那块披巾在肩上放平整,嗔怪我说:“大叔,我初一那天逛庙会买的,这几天天天披着,你怎么总没夸过?上头的牡丹好艳,是吧?”她眼里还有泪花,但是已经漾出了坚强的光芒。我心中责怪自己,怎么就没在意那块给她带来那么多快乐的披巾呢?忙夸赞道:“牡丹真的好艳!”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极为经济且朴实的语言,运用夸张手法叙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临时工小宋的悲喜生活。

B.小宋的丈夫小尚是个勤劳节俭且多才多艺的打工者,为了家庭放弃了春节期间的休息,劳累不说,还得赶工期。

C.仔细推敲小说中的牙套事件,不难发现作者是采用了反讽手法,似乎在暗暗地告诫我们做事时不能过于勤快。

D.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会发现现在城里人在生活中很难离得开农村来的打工者,而后者却为此作出了种种牺牲。

E.小说中的“我”,善良宽厚,只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空有一颗同情心,以致在小宋遭遇困难时都不能伸出援手。
2.小说结尾写了小宋的一块大披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临时工小宋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美容牙套”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如果将题目改成“小宋”你同意吗?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5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4495/35971) 首页 上一页 24490 24491 24492 24493 24494 24495 24496 24497 24498 24499 2450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