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

晁补之①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注】①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绍圣元年,宋王朝政局大变,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蜜裹书间道邀泚           间道:田间小路

B.镒虽信臣,然文吏也         信臣:可靠的大臣

C.诸军                   内:通“纳”,接纳,迎入。

D.苟欲指朕尔               过:过错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公辅有谋略。在如何对待朱泚这个人的问题上,他向皇帝建议: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

B.姜公辅忠心耿耿。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姜公辅不顾个人危险,主动请求担任奉天守备,以保护皇帝的安全。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2)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数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过酒,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闻名,亦以嗜酒闻名于后世。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酒仙”“酒圣”之称。可以说,酒在李白的笔下,直接变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酒不仅对其创作有巨大的影响,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增强了其诗歌的感染力,尤其是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特指人类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精神财富。尽管饮酒是一种世俗性的行为,但是透过饮酒,透过与酒有关的诗文,能够折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酒充满着诗性的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之思,李白将一种物质享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高级的精神享受。可以说,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因此,在其酒诗中,李白往往有意借酒表达自己的心志,一方面想引起当时统治阶层的关注,渴望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以此自励,本真地抒发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如《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诗人借赞美刘邦统一天下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李白的酒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和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雄浑的酒诗中最激昂高亢的声音。但是社会的黑暗导致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李白的诗中,也借酒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等,都体现了李白在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寻求及时行乐的心态,但是在其及时行乐的外表下,却始终奔涌着诗人“寂寞”的愤激之情,跳动着诗人“入世”的热烈之心。

李白的诗歌,酒与诗交融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酒诗文化。饮酒、醉酒本是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但是在李白的诗歌中,经其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从形体到心灵都获得了解放,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因此,李白的醉酒是一种精神超脱的最佳状态,也是一种生命之美的最佳展现。在诗酒世界里,李白是真正的精神之王,更是文坛上不朽的“诗仙”“酒仙”。

(选自《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大多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写下过与酒有关的诗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

B.正是因为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所以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酒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笔下写到酒的诗句也很多,酒在他的笔下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

D.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以诗、嗜酒闻名于后世,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B.李白在其酒诗中,往往借酒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在其《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中就有鲜明的体现。

C.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白饮酒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乐趣,而是为了追求高级的精神享受。

D.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其诗歌中的酒文化更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雄浑、激昂的诗句,是诗人李白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具体体现。

B.在李白的诗歌中,醉酒不是一种世俗化的行为,而是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

C.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同时还有“酒仙”之称,他在诗酒世界里,堪称真正的精神之王。

D.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时还借酒表达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说明诗人已无“入世”之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一则反映人们现实生活际遇的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并指出其寓意。

 

内容:                                                            

(不超过30字)

寓意:                                                            

(不超过60字)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                   ,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快乐是不能分享的,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非但不愿意让别人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不愿意让自己快乐起来

因为你所让人分享到的,并不是那件令你快乐的事,而是一种快乐的气氛

因为让你快乐的事,别人并不一定会觉得快乐,有时甚至反而会觉得嫉妒、愤怒、生气

遇见这种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赶快溜之大吉

事实不是这样的,至少我觉得,快乐并不是不能分享

A.②①④③⑤

B.③⑤②①④

C.①②⑤③④

D.⑤③④②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积极推进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

B.现代快报记者获悉,韦慧晓本科就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当年曾加入南大礼仪队,是礼仪队队长。不仅她人长得漂亮,还是班级团支书,学习也很棒。

C.冯骥才向家乡宁波慈城文化捐赠仪式25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此次文化捐赠是冯骥才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文化的归根,也是他多年来致力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一次文化实践。

D.由孟冰编剧、胡宗琪导演、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重磅打造的方言版话剧《白鹿原》在中国剧院隆重首演。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表演时长,几乎无人退场;演出谢幕时,掌声欢呼声如潮。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用户角度来讲,大部分人都很讨厌网站、社交软件上的广告内容,大多会选择屏蔽,并且很多手机系统如苹果iOS9等均有自动拦截屏蔽广告的功能,令Facebook、谷歌等网站          尤其是在移动、PC端。

中国股市在去年遭遇重挫后近期积攒起十足的人气,尤其是有着“优良炒作血统”的中小创个股,有相当一部分已创造了历史新高。从宏观表现来看,上证指数单就本季度就上涨18%,然而有一位华尔街大佬却始终对中国股市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如果        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A.畏葸不前  敬而远之  望而生畏

B.畏葸不前 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C.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畏葸不前

D.望而生畏  畏葸不前  敬而远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侯琢玉

叶孤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常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

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浸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

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的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过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他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再闻闻你就明白了……

心灰意冷的侯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臭味。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

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这人啦,就跟这玉一样……”

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侯七偷买玉璧前后行事的变化,正表现了他的成熟过程;而写董玉轩的二子则反衬侯七的虚心好学。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如“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现侯七想轻松赚一笔大钱,急于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C.董玉轩喜欢、看重侯七,但又精明如斯,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正是作品要表现的重点内容——人性的自私和猜疑。

D.董玉轩前后两次对玉生发感慨,既首尾照应,又富于文本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有力表现了主题

E.小说情节多处使用陡转技法,如萧老在鉴赏玉璧中“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明末之玉”的赞叹,而结尾师傅的临终告白既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为什么详写侯七偷偷买玉并请人鉴玉这一情节?

3.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侯琢玉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叙写平凡人平凡事,却给人丰富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0997/35971) 首页 上一页 20992 20993 20994 20995 20996 20997 20998 20999 21000 21001 210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