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              ,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

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很错误的。

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                ,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口耳之学    B口耳之学  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C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口传心授    D口传心授   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央广网财经9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香港晨兴基金会昨天宣布将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这是哈佛创校378年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金额。

晨兴基金会是香港恒隆集团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在1996年创立的机构致力于推动慈善和捐助教育科研。陈氏兄弟出生于香港都有求学美国的经历。其中陈乐宗更是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获得过硕士博士学位并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此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MBA的诺亚对《天下公司》说校友向母校捐款这在美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希望下一代、下几代的校友都能接受同样甚至更好的教育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财富捐赠给学校。

现在在哈佛、耶鲁和斯坦福等大学捐款早已超过学费总额成为主要经费来源之一。2008年全美各大学共收得310亿美元的捐款2010年哈佛大学的校友共捐款六亿美元而哈佛的捐赠基金总值已经超过275亿美元2011年耶鲁大学校友捐款七亿多美元加上投资回报截至年底该校的捐赠基金总额则超过了200亿美元。

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捐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团队来做这件事。这个团队并不是专门劝富商来捐款的它是针对学校全部的募捐项目去运营和宣传基本上是通过三个途径。一个是这些名校每年都会有校友聚会这种聚会就是募捐的最好机会。第二个是每个学院和大学的校长都会到各个国家有目的性地做一些演讲宣传自己取得这些国家一些个人和机构的支持。第三他们还会主动发邮件给校友和一些乐于捐助的慈善家请他们捐款。

哈佛大学表示陈氏兄弟的捐款没有限制用途可用来资助学生、兴建新校舍、成立种子基金以及支援学术研究等。同时哈佛大学还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院改名为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以纪念恒隆集团已故创办人、陈氏兄弟的父亲陈曾熙。这是哈佛大学第一次因为慈善捐款而为一个学院改名此前哈佛只为纪念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而命名了肯尼迪政治学院。

(选自《西安日报》)

材料二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秋恒报道】 据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1月4日消息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教授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报道说张磊是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这笔捐款将主要用于耶鲁管理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计划项目以及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

(选自《环球时报》)

材料三

当年美国人司徒雷登受命在北京筹建私立燕京大学需要大量筹款。后来他在美国募集到大约250万美元这笔资金成为燕京办学主要的经济来源。有中国人问他你们外国人为什么要给中国大学捐钱?司徒雷登回答文明不是民族性的而是世界性的。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文明融合为一体那么就能加深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今天也有许多外国朋友、外资企业热心资助中国的大学和学生或是爱心助学或是资助建造办公楼和实验室。大学固然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创造新知识和新成果、造福全人类的任务世界名校在这方面处于领跑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耶鲁是件大好事。

(选自《解放日报》)

材料四

美国的大学往往具有浓厚的象牙塔气质往往很警惕政治对大学的渗透同时也与商业环境和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对公立大学的警惕美国有不少私立大学的办学资金往往靠校友捐款资助。对捐款的毕业生而言这既是对母校培养自己的回报同时也是在母校历史上留名的机会对校方来说这些捐款主要用来作为研究学术和培养下一代学生的经费为了监督这些经费的使用校方往往会成立专门的组织进行监督。捐款的一个很重要用途就是用来资助缴纳不起学费的贫困生。

某种程度上社会在教育上的投资或者捐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反映。但是投资或者捐款需要投资者和捐款者的主动性因此学校本身既需要魅力也需要公信力。一个人对一个学校的感情并不必然与在这个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成正比而与他在这个学校学业上的收获以及个人生活上的愉悦程度有关。同时一个人对他母校的感情也与这所母校本身的名气没有多大关系一个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最好教育的大学往往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故乡一个有魅力的大学与它的学生一定有一种深刻的感情和长时间的默契。

(选自《南方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氏兄弟都有求学美国的经历陈乐宗更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学习过这是晨兴基金会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的唯一原因。

B美国大学各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团队来做募捐。其募捐的对象不仅仅是富商还包括校友、某些个人和机构以及一些乐于捐助的慈善家。

C文明没有国籍的界限司徒雷登在美国募捐筹建私立燕京大学张磊捐款耶鲁大学的善举都向世人展示了其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眼界。

D大学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它们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创造新知识和新成果、造福全人类的任务世界名校在这方面处于领跑地位。

E美国不少私立大学的办学资金往往靠校友捐款资助这是因为它们很警惕政治对大学的渗透同时也与商业环境和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两则新闻主要内容的异同。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国外大学能够获得巨额捐赠的原因。

(4)反思国内高校建设你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请结合现实和相关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锦瑟》中追忆华年往事的起兴句子是: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鲁出延绥     寇:侵犯              B.界外驻牧     听:任凭

C.帝称善,     从:听从              D.玺御       却:后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译文: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订发行。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更增加了几分钦佩。
1.下列关于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诗讲究气象这个气象以诗的风格雄浑飘逸为上气势恢宏。有气象的诗境界高远。

B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是指学问的格局与境界。学问有气象则自能使人信服。

C做学问者也要有气象。这个气象指做学问者的学术视野与格局也指做学问者的品质。

D学问气象的形成取决于学问者的个人道德修养。道德高尚者其学问自然精深且有气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来形容做学问是指收集材料、辨析材料融会贯通尽为己用。

B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开山之功并总结了王国维的三大功绩认为其著作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C余嘉锡认为纪晓岚会编纂《四库全书》但不会辨证舛误仍比自己强得多。自己虽会辨证却不能为其提要。

D蔡元培的手迹中多次讲到版税问题希望出版方能及时发放版税这显示了蔡元培作为一个学者的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问的气象不在于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小的也能气象非凡如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

B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做学问时总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并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且能做到万象为宾客

C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往往能开山立派确立规则发凡起例树立典范。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规则已成治文史者的圭臬。

D有大家气象的学者为人正直、诚实、刚强具有这样的品质方能坚持真理及做学问的方向这样的学者宽容而悲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犬儒是个外来词,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要更完整把握它,就需要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变。

犬儒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奥根尼。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以讨饭为生。有人讥笑他活得像条狗,他却不恼。犬儒之称由此得名。

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狄奥根尼也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大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没有物质财富是多么的美好,而对自己的家乡依依不舍或悲悼自己亲人的死亡是多么愚蠢。德勒斯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超脱到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了。还是这位德勒斯,当富翁送给他一笔钱时,他收下了,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或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倒显得我把金钱太当回事了。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像又有些无耻。

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那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世俗观念满不在乎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的批评精神也就变成了他们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如何理解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一句的含意?
3.犬儒们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原因何在?请根据文本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蝉声

郭枫

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3.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归有光《项脊轩志》)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197/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192 16193 16194 16195 16196 16197 16198 16199 16200 16201 162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