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哈徐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辄遣使焉祠:祭拜    B. 诸葛亮天水寇:侵犯

C. 未可平卒:最终    D. 而犹甲养士案:通,压住

2.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 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 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 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6.7.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请从下面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进行扩写,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不少于30个字。(5分

腊梅   坚忍   大雪      莲花   高洁   淤泥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段文字,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          

A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飞走。

B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C甚至不愿回来,飞走,远远地飞走。

D远远地飞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这次访问日本是要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B.从大量观察事实中告诉我们,要真正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离不开持久的定时观测和长年的资料积累。

C.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看似那么            ,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据韩联社报道,27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否认22日晚向韩国巡逻舰附近发射炮弹的说法           

有人把香灰说得像仙丹一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实在是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但一旦出就一发不可收,有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节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但他却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急于出名,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作者当初写毕业论文时,本准备了两个跟鲁迅有关的题目,但王瑶教授听完他的汇报后,否定了前一个题目,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 利益和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

治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

。诗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博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居住)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坚壁不出                         壁:营垒

C.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主事指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 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 兼掌关禁、海禁。

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D.讣闻又叫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183/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178 16179 16180 16181 16182 16183 16184 16185 16186 16187 1618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