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会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留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他的那部《茶经》不仅总结了前代饮茶的经验并加以提高与规范化,其中充满了士大夫的审美情味。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添加其他东西。

B. 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C. 散茶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D. 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C. 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 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C. 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 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写人叙事类散文或小小说,不少于800字。

 

某班为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之间拟写一段串词,要求:关涉作品的内容,引用至少一句作品的原文;衔接连贯自然,语言生动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古人有名有字,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才有字。:“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如东汉的张衡,字是平子;也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的朱熹,字是元晦。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赞叹大自然的奇景,抒写深切的离愁别绪,并将之与追求人生哲理、探索宇宙奥秘相结合,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意境。

B. 高适的《燕歌行》主要通过描绘汉军与北方敌军作战的惨烈场面,热情歌颂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英勇壮举,同时也委婉表达战士们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惆怅。

C. 《论贵粟疏》是晁错写给汉文帝的奏疏,文章主要论述了重视粮食的重要性,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从而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D.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书,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以及他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羁。

E. 《种树郭槖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槖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表明,当下的世界已经形成经济高度依存、信息高度发达、产业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个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B. 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 诗歌创作要达到举重若轻之境,必须于外资的简洁下蕴含内在的厚重,若单纯在语言上求干净朴素,就可能陷于寡淡,直接影响诗意的生成。

D. 为农村学生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不仅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为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上百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B.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亦步亦趋,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C. 许多有爱心的人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而有些腰缠万贯的人却细大不捐

D.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体坛上仍占据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但是必须居安思危,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选手对我们形成威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

(3)《滕王阁序》默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说“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C.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D. 尾联用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尚未能去心机绝俗念,仍在担心被人猜忌,在享受山林之乐的同时,却也难以免除尘世的烦恼。

E. 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2.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李愿归盘古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              庙朝:宗庙和朝廷,特指君主听政的地方。

B. 是有命焉,不可幸而也。           致:取得,得到

C.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黜陟:封建时代官员降职

D. 吾车兮秣吾马                    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润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但这也不失为大丈夫所为。

B. 这篇赠序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受赠者进行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写法可谓别出心裁。

C. 文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2)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5724/35971) 首页 上一页 15719 15720 15721 15722 15723 15724 15725 15726 15727 15728 157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