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C.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自治区将派出13个指导检查组,对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单位进行指导检查。

D.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低迷状态,中国经济必须从防范房地产泡沫、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未雨绸缪。

B. 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D.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秦王购之金千金,万户邑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力不及此    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缒而出

B. 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C. 常以身蔽沛公

D.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无能为也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共其乏困         ⑤卒起不意             ⑥距关,勿内诸侯

⑦失其所与,不知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刑人如恐不胜

A. ①③④⑥⑧    B. ②④⑤⑦⑨    C. ①②④⑤⑦    D. ①④⑤⑧⑨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ù)   (xìng)  忸(nì)     而出(zhuì)

B. (páng) (pǐ)     (wǔ)     尽裂(cī)

C. (fán)  (lán)    (zōu)   切齿(fǔ)

D. (bō)  (zǔ)     (qí)    皆为(l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

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喝了口冷茶,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以前的暑假,他也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甚至在远途跋涉的清晨,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单独的市场。

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市场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

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把钱装进母亲缝的贴身小布袋里,再牢牢地系在腰带上。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的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着买回的菜随便挑出一点儿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问邻居大叔要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的总金额算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

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选自2016年111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意在表现父亲懂得教育之道,不想给孩子施加压力。

B. 小说人物形象丰满,作者除形象化的叙述故事外,还采用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C. 苏小童的活动是贯穿小说始末的线索,作者围绕这条线索组织曲折复杂、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渐趋丰满。

D. 小说结尾“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表明父亲被儿子的行为感动,也有几分内疚。

2.“父亲”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苏小童的故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小说内容与探究。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4)子曰:“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 (《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外家南寺

元好问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 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 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 “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E. 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517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5166 15167 15168 15169 15170 15171 15172 15173 15174 15175 1517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