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②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文化生活以有益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④上世纪80年代春晚诞生的时候,文化娱乐资源贫乏,一本小说,一台戏剧,不管水平如何,老百姓都看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

⑤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⑥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激愤质问。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______。”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对该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

D. 上阕从“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均在写游春的见闻,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游春者的喜悦之情。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兴尽怨声。“黛浅眉痕沁”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这首词上阙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以京官出任郡官。

B.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C.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在明清时期,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的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D. 门下省是三省之一,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省职能分别为起草诏令;封驳审议;执行诏令。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 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经赵普举荐,皇上将相关事务交由王祐处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 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 王祐有政治远见,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王祐使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来劝卢多逊,多逊不悦,但后来果然身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更难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自然物色在有些人看来充满愉悦,而在另一种人眼中却充满悲伤。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了人与自然在精神方面的复杂联系。

B. 文章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多次运用引用、举例、对比、假设的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C. 文章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两种形态引出生命共感现象,再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同质的问题。

D. 文章逐层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

B. 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前者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后者将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立起来。

C. 《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D. 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题型:材料作文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文化历来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现代教育中,看到更多的却是孩童校内舞台争妍竞上,课外培训“百般武艺”,透着“不让”的自信。

体育世界,中国曾有“为大局让球,为友谊让球”的风气和争议,也有今日“争强不让,放手一搏”的公平和奋进。

现实生活,有车流交汇,因一车“不让”而拥堵数里的陋习;也有职场竞聘,让位一步而错失先机的懊悔。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句子默写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4)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修身》)

1.以上三则材料在个人修养上表现出的共同点是什么?

2.第二、三则中,孔子和老子的观点和表达观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采桑子(其九)

[宋]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春题湖上》和《采桑子》的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白诗中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历来被称为“神来之笔”,请进行简要赏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自于《韶》以鸣             假:借助。

B.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也      尤:突出。

C. 东野之于江南也               役:戍边。

D. 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浸淫:渐近;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认为人生遭遇归结于天命,孟郊、李翱、张籍三人“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是天意所决定的,故他们位高不可喜,位低不可悲。

B. 本文论证层层推进,从“物不平则鸣”的道理开始论述,接着从自然到社会,列举了众多历史人物的事迹,最后论证“人也亦然”的观点。

C.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不愧是论说文中的佳制。

D. 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

(2)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3460/35971) 首页 上一页 13455 13456 13457 13458 13459 13460 13461 13462 13463 13464 134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