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物体用轻绳通过轻小且不计摩擦的滑轮悬挂起来,物体静止.现将B点稍向左移一点,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 A.绳子拉力变大 B.绳子拉力变小 C.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大 D.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小 |
|
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与水平成α角的力F的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向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的合力方向是(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向上偏右 D.向上偏左 |
|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
|
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将地球看作质点 B.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优美动作时,可以将花样滑冰运动员看作质点 C.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调整时,可以将人造地球卫星看作质点 D.研究飞机从上海到乌鲁木齐所需的时间,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 |
|
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10m/s的初速度向右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本题中g取10m/s2.试讨论下列问题: ①.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点将从B端滑落,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②.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运动,且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③.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 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 ![]() |
|
有一辆可自动变速的汽车,总质量为1 000kg,行驶中该车速度在14m/s至20m/s范围内可保持恒定功率20kW不变.一位同学坐在驾驶员旁观察车内里程表和速度表,记录了该车在位移120m至400m范围内做直线运动时的一组数据如下:
(1)估算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2)当汽车速度为16.0m/s时加速度为多大? (3)在位移120m至320m过程中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
|||||||||||||||||||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和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轨道之间有一条水平轨道CD相通,一个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通过动摩擦因数为μ的CD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两圆轨道,若小球在两圆轨道的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都恰好为零. 试求①.小球在甲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率? ②.小球在经过C点时的速率? ③.CD段的长度? ![]() |
|
2012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如果“天宫一号”在测试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离地球表面高为h,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问题用题目提供的物理符号表示.) 求:①.“天宫一号”在该轨道上运行线速度的大小? ②.“天宫一号”在该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
|
某同学为了只用一根弹簧、一把刻度尺和一根细线,测定某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设μ为定值),经查阅资料知: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由伸长量为x至恢复到原长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kx2/2.于是他设计了下述实验:第一步,如图所示,将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使滑块紧靠弹簧将其压缩(滑块与弹簧不相连接),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第二步,用细线将滑块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弹簧伸长后保持静止状态. ①.你认为,该同学应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写出名称并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水平桌面滑动摩擦系数μ的计算式:μ=______(用题①中的符号表示) ![]() |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 ②.若挑选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运动方向是______.(选填“A→F”或“F→A”) ③.如图乙所示,已知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从A点到B、C、D、E、F点的距离依次为s1、s2、s3、s4、s5(图中未标s3、s4、s5),则由此可求得纸带上由B点到E点所对应过程中,重力对滑块(质量为m)所做的功W=______,该滑块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为△EK=______;(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若满足______,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定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