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为点电荷a、b(左为a,右为b)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 B.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 C.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 D.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
|
|
|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 B.楞次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纽曼和韦伯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
|
(14分) 如图所示,两根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端接阻值R=3 Ω的定值电阻.水平虚线
(1)在整个过程中,a、b两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2)a、b棒进入磁场的速度; (3)分别求出P点和Q点距A1的高度.
|
|
|
(12分)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中第一象限内有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t=0时刻,同时从x轴各处以沿y轴正向的相同速度将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的带正电粒子射入磁场,已知在t=t0时刻从y轴射出磁场的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于y轴.不计粒子重力和空气阻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
(1)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若从x轴两个不同位置射入磁场的粒子,先后从y轴上的同一点P(P点图中未标出)射出磁场,求这两个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1与t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
|
|
(10分)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r=1 Ω,R1=3 Ω,R2=6 Ω,C=30 μF.
(1)闭合开关S,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 (2)然后将开关S断开,求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化量和断开开关后流过R1的总电量; (3)如果把R2换成一个可变电阻,其阻值可以在0~10 Ω范围变化,求开关闭合并且电路稳定时,R2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
|
|
(10分)如图所示是说明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已知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
(1)经电场加速后电子速度v的大小; (2)要使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最大,两平行板间的电压U2应是多大?
|
|
|
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分别用游标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其长度和直径如图,可知其长度为 mm,直径为 mm;
(2)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Ω;
(3)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 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R 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0~10mA,内阻约30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最大电流0.5A) 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
|
|
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灵敏电流表、螺线管A和B、蓄电池、电键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只接通和断开电键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
A.电键位置接错 B.灵敏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 C.线圈B的接头3、4接反 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
|
|
|
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的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的左端接有电阻R,导轨自身的电阻不计,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ab在沿着斜面与棒垂直的恒力F作用下沿导轨匀速上滑h高度,在此过程中
A.作用于金属棒上的各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B.作用于金属棒上的各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mgh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之和 C.恒力F与安培力的合力所的功等于零 D.恒力F与重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
|
|
|
如图所示,用两个一样的弹簧测力计吊着一根铜棒,铜棒所在的虚线范围内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以自左向右的电流,当棒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和为F1;若将棒中的电流反向,当棒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和为F2,且
A.磁场的方向 B.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C.安培力的大小 D.铜棒的重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