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
|
|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就是说 ( ) A、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 B、任意1s内末速度都是初速度的2倍 C、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比末速度大2 m/s D、开始运动1s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比1s前的瞬时速度增加2 m/s
|
|
|
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
|
|
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
|
|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写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 A.竹排、江岸 B.江岸、竹排 C.竹排、青山 D.江岸、青山
|
|
|
(12分)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S1=50m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v1=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S2=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v2=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s。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在同一直线上奔跑。求: (1)猎豹要在其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
|
|
(12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静止前最后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
|
|
(12分)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到地面前1 s内共下落35 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
|
|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纸带的E端与小车连接,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上的各个点均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图中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从某点O(O点图中未画出)到 A、B、C、D、E各点的距离依次是(单位为cm): 3.00、 3.30、 3.80、 4.50、 5.40。则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当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②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 “乙”) 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 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 。
|
|
|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 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可知( )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B.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C.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