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设地球的质量为M且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地球运动到D点时,有一质量为m的飞船由静止开始从D点只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DC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过两个月,飞船在C处再次掠过地球上空,假设太阳与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不改变飞船所受恒力F的大小和方向,飞船到地球表面的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则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
A.
|
|
|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 Hz B.理想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31.1 V C.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流都变大 D.P向上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
|
|
|
质量m=1 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8 s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1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B.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变化比2~4 s内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在2~4 s内位移为零 D.物体在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
|
|
如图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θ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 )
A.球对斜面的压力变大 B.墙面受到压力变小 C.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D.斜面可能向左滑动
|
|
|
曹冲称象故事讲的是曹冲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把象牵到岸上来后再把一块一块的石头装到船,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平起后, 石头总的重量为大象的总的重量,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A=2kg的木块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B= 1kg的木块B以某一初速度v0=5m/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与A碰撞后都向右运动。木块A 与挡板碰撞后立即反弹(设木块A与挡板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后来木块A与B发生二次碰撞,碰后A、B同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0.9m/s、1.2m/s。求:
①第一次木块A、B碰撞过程中A对B的冲量大小、方向 ②木块A、B第二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是多少。
|
|
|
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B. 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C. 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D. 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E. 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
|
|
半径为R的玻璃半圆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底边水平。一束单色光竖直向下射向圆柱面,入射点为P,入射角为60o,经折射后射向底边的Q点(图中未画出).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①PQ间的距离; ②光线PQ能否在Q点发生全反射?
|
|
|
如图甲所示,O点为振源,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沿直线OP传播,OP=12m.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求该简谐波的波长; ②写出O点振源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
|
|
如图所示,ABC为粗细均匀的“L”型细玻璃管,A端封闭,C端开口。开始时AB竖直,BC水平,BC内紧靠B端有一段长l1=30cm的水银柱,AB内理想气体长度l2=20cm.现将玻璃管以B点为轴在竖直面内逆时针缓慢旋转90o,使AB水平。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求:
①旋转后水银柱进入AB管的长度; ②玻璃管旋转过程中,外界对封闭气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