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MN是一根固定的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由N到M,今将一金属框abcd放在导线上,让线框的位置偏向导线的左边,两者彼此绝缘,当导线中的电流突然增大时,线框整体受力情况为 A.受力沿x轴正向 B.受力沿x轴负向 C.受力沿y轴正向 D.受力沿y轴负向
|
|
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A.图①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不变 B.图②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在变大 C.图③中回路在0~ D.图④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先变大再变小
|
|
了解物理规律的发展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则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楞次总结出了感应电流方向所应满足的规律 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方向的
|
|
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1)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最小长度。
|
|
如图所示,半径 (1)小球此时到达最高点B点的速度大小; (2)若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间的距离; (3)小球在水平地面上刚开始运动时距离A点的距离。
|
|
一质量为 (1)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2)汽车在该路面上行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汽车的速度为
|
|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纸箱,质量 (1)此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2)此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3)此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
如图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思考该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D.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楚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原因是: 。 (3)本实验可通过作图来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若所做的
|
|
(1)某同学想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D.将小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利用直尺将各点连成折现 (2)若用如图所示的小方格纸来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并且测得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 (3)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
|
如图所示,倾角为 A.物块B满足 B.物块A加速度为 C.物块A重力的功率为 D.拉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对物块A做功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