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压U稳定于16 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如果他把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小于6 V B.等于6 V C.大于6 V小于10 V D.等于或大于10 V 
 | |
| 两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计改装成的,V1表的量程是5 V,V2表的量程是15 V,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A.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也相等 B.它们的示数之比为l:3,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D.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 |
|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装的原理是并联电阻有分流作用 B.改装成电压表后,原电流表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也随着变大了 C.改装后原电流表自身的电阻也增大了 D.改装后使用时,加在原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不变 
 | |
| (多选)如图甲所示,其中R两端电压U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动势为7.0 V(内阻不计),且R1=1 000 Ω(不随温度变化)。若改变R2,使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这时 
 A.R的阻值为1 000 Ω B.R的阻值为1 333 Ω C.通过R的电流为1.5 mA D.通过R的电流为2.0 mA 
 | |
| (多选)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 |
| (多选)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5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 Ω B.加11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1.4 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 |
| (多选)如图是电阻R的I–U图线,图中α=45°,由此得出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B.电阻R=0.5 Ω C.因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 D.在R两端加6.0 V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 |
|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直线分别是用电器A和B的电流–电压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用电器中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和用电器的电阻不符合欧姆定律 C.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用电器B的电阻值大 D.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用电器B的电阻值小 
 | |
| (多选)如图所示,图线1、2分别表示导体A、B的伏安特性曲线,它们的电阻分别为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R2=1:3 B.R1:R2=3:1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压比U1:U2=1:3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 |
| 如图所示,是四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当这四只电阻 
 A. B. C.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