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获得多枚奖牌,为祖国赢得荣誉。高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沿竖直方向进入水中。若此过程中运动员头部连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中虚线所示, a、b、c、d为运动轨迹上的四个点。关于运动员头部经过这四个点时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过a、b、c、d四个点的速度方向均可能竖直向下 B. 只有经过a、c两个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 C. 只有经过b、d两个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 D. 只有经过c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 
  | 
	                        |
| 
		                             如图所示,用轻绳OA把球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O点为绳的固定点,B点为球与墙壁的接触点.现保持固定点O不动,将轻绳OA加长,使绳与墙壁的夹角θ变小,则球静止后与绳OA加长之前相比( )   A. 绳对球的拉力变大 B. 球对墙壁的压力变小 C. 球对墙壁的压力不变 D. 球所受的合力变大 
  | 
	                        |
|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1)在α(或tanα)、M、m和 (2) 试讨论在α(或tanα)、M、m和 
  | 
	                        |
| 
		                             质量为m=1kg的木块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o角的拉力F=10N作用,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在木块运动5s后撤去拉力(g=10m/s2)。求: 
 (1)撤去拉力前和刚撤去拉力时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2) 木块滑行的总路程? 
  | 
	                        |
| 
		                             2012年11月,我国舰载机在航母上首降成功。设某一载舰机质量为m = 2.5×104 kg,速度为v0=40m/s,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飞机将在甲板上以a0=0.8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着舰过程中航母静止不动。 
 (1)飞机着舰后,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多长才能保证飞机不滑到海里? (2)为了让飞机在有限长度的跑道上停下来,甲板上设置了阻拦索让飞机减速,同时考虑到飞机尾钩挂索失败需要复飞的情况,飞机着舰时并不关闭发动机。图示为飞机勾住阻拦索后某一时刻的情景,此时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为F = 1.2×105 N,减速的加速度a1=20m/s2,此时阻拦索夹角θ=106°,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保持不变,求此时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sin53°=0.8) 
  | 
	                        |
|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1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0 
 (1)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木块M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
|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女宇航员王亚平向同学们提出了如何测质量的问题,大家知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可是在宇宙空间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呢?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为3000kg,其尾部推进器提供的平均推力为900 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10 s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1.0 m/s.则: 
 (1)空间站的质量为多大? (2)在10 s内飞船对空间站的作用力为多大? 
  | 
	                        |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老师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1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滑轮悬挂于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②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每次重复①②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④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可以用电池盒给打点计时器供电 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 D.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 (2)在操作①中若打了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左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 (3)在操作②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在本实验中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 
	                        |
| 
		                             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这三者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________ A.比值定义 B.控制变量 C.等效替代 D.理想模型 
  | 
	                        |
| 
		                             如图所示是滑梯斜面体(倾角为θ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简化图,一质量为m的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AB与BC长度相等,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孩在AB段滑动时地面对滑梯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μ1cosθ)cosθ,方向向右 B. 动摩擦因数μ1+μ2=2tanθ C. 小孩从滑梯上A点滑到C点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 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