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 大小为7.5 N B. 大小为10 N 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 
	                        |
|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 
	                        |
| 
		                             均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 ) 
 A. 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 B. 重力、地面的摩擦力 C. 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地面的摩擦力 D. 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弹力 
  | 
	                        |
| 
		                             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是( ) A. 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 B. 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水中 C. 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D. 在同一地点,让它由静止到运动 
  |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自身可不受力的作用 B.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一定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C. 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D.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 
	                        |
| 
		                             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 
	                        |
| 
		                             如图甲、乙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法 B. 放大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等效替代法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矢量 B. 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 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 
  | 
	                        |
| 
		                             如图所示,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山、船 B. 船、山 C. 河岸、流水 D. 山、地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