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
|
如图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 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 苏氨酸 ACU、ACC、ACA 甘氨酸 GGU、GGA、GGG 缬氨酸 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
|
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
|
在豌豆的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有关X、Y、Z的答案正确的是( )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D.3、分裂间期、减数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
基因型为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是合成核酸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 A.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
|
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有利于提高该过程效率的是( )
①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 ②多个核糖体上共同完成一条多肽的合成 ③多条多肽链可以同时进行合成 ④有些氨基酸具有多个密码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为显性。用一定高温处理残翅基因纯合子的幼虫,其发育为成虫后,翅膀表现为长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控制翅膀的基因在幼虫阶段就已经开始表达 B.高温下相关蛋白质失去活性 C.这种长翅个体的基因型可能已经变为杂合子 D.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基因① 基因② 基因③ 基因④ ↓ ↓ ↓ ↓ 酶① 酶② 酶③ 酶④ ↓ ↓ ↓ ↓ N-乙酸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琥珀酸→精氨酸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
|
若含有303对碱基的基因,突变成为含300对碱基,它将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将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差异可能是( ) ①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氨基酸不变 ②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部分氨基酸改变 ③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几乎全部氨基酸改变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