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患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具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
|
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B、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A、a),家族系谱图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1/2 C.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D.若III8和III9婚配,生了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
|
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兴趣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取的样本太少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
|
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A、0.32G、0.16C、0.24T。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A.0.26、0.24、0.24、0.26 B.0.24、0.26、0.26、0.24 C.0.28、0.32、0.16、0.24 D.0.24、0.16、0.32、0.28
|
|
右图表示某种鱼C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
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 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晒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水稻的分蘖、成熟等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 C.晒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
|
在沙丘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次生演替 B.温度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 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 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
|
为积极落实《山东省2011年美国自蛾防控方案》,我市采用飞机喷洒农药、引进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等多种方法来对抗虫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之所以能在我国大量繁殖是因为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B.美国白蛾的种群只是由其成虫组成的 C.消灭和控制美国白蛾的最有效方法是飞机喷洒农药 D.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一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