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10代以内的培养细胞,其主要原因是

A.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后不易传下去

B.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保证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C.10代以后细胞的核型一定会发生变化,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

D.10代以内的细胞不可能产生变异,一定能保持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用纯种高杆(D)抗锈(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杆抗锈病×矮杆易锈病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Fl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雄配子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幼苗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相同的

B.DNA连接酶能把两个黏性末端经碱基互补配对后留下的缝隙“缝合”

C.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中没有胰岛素产生则可判断重组质粒未导入受体菌

D.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

 

某小鼠的癌细胞具有氯霉素抗性,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去核的小鼠癌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不能分裂生长。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该重组细胞具有氯霉素抗性    B.氯霉素抗性属于细胞核遗传

C.该重组细胞可称为细胞株      D.核移植过程中核基因发生了突变

 

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                           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细胞

 

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     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 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诱导因子是

A.离心        B.灭活的病毒        C.电刺激        D.振动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划分,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所常用的培养基分别是

A.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52893/62980) 首页 上一页 52888 52889 52890 52891 52892 52893 52894 52895 52896 52897 528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