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 BDNF(脑部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如图所示(示部分过程)。BDNF 具有促进 b(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向脑部注射抗 BDNF 的抗体,则突触间隙内 b 物质含量减少 B.BDNF 能促进突触后膜吸收更多的钾离子 C.b 物质与 AMPA 结合后,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运动应激能抑制 BDNF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
|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 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发挥 C.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电位差会增大 D.作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加强
|
|
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钾离子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 B.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 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
|
|
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 B.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C.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
|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B.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只涉及3个神经元 C.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
|
|
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A.总产热量增加 B.总散热量降低 C.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
|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B.水螅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D.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
|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其生理作用是促使细胞壁松弛,进而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BR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芹菜幼苗的初始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温度条件等 C.由表中数据可知,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2~0.4mg•L-1之间 D.在调节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生理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脱落酸
|
||||||||||||||||||||||
下列关于“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4-D浓度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B.实验前插枝均需在蒸馏水中浸泡以去除内源生长素 C.2,4-D 具有催化作用,其在插枝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 D.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 2,4-D 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
|
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 无籽葡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B.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C.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D.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