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B.DNA为裸露的分子 C.蓝藻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D.蓝藻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
|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由施莱登和施旺所建立 B.其建立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C.其建立过程是曲折的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施旺总结出来的
|
|
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 ) A.面积为30mm2 B.直径约为30mm C.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0倍 D.直径约为10mm
|
|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
|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
某学习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装如图甲的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第二步:向两组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向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第三步: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装置外用37℃左右的水溶液维持温度; . 第四步: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内的液面刻度变化. (2)在下表中填出该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3)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4)请在图乙上画出根毛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 .
|
|||||||||
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1)作为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 .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 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乙图中这两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 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图中⑦为 ,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 (填数字).⑥中的液体叫 . (4)甲图和丙图中都有与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 性. 若把根毛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的现象是 .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
|
|
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最可能的解释 .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 .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 .
|
|
图中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填编号). (2)若甲表示叶肉细胞,则④中CO2进入⑨中至少通过 层磷脂分子;乙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编号). (3)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编号表示).甲细胞与蓝藻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 .
|
|
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迅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如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