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B.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
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C.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
|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 A.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
|
关于果酒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的温度维持在18~25 ℃最好 B.先去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止发酵瓶破裂 D.在果酒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
|
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Ⅰ)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Ⅱ)的成人中a的频率,以及(Ⅱ)代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 A.下降、下降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上升、上升
|
|
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下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据图可推断( )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B.停止使用DDT后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D.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
|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⑤ D.②③⑤
|
|
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一定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
|
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