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2个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 C. 减数分裂中联会的2个染色体 D. 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来
|
|
|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水解时,糖类耗氧少
|
|
|
下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 B. 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物的量相等 C. d点时植物甲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 适当降低光照强度,b点将向右移动
|
|
|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
|
|
下列哪种物质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 ) A. RNA B. 脂肪 C. 生长激素 D. 胰岛素
|
|
|
在细胞核的结构中,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 ) A.染色质 B.DNA C.核仁 D.核膜
|
|
|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填“早”“中”或“晩”)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
|
|
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树木等植被,一科研小组对该区域灾后演替出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树龄的株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山坡上的所有树、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若以大树(树龄>5)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优势度最高的是赤杨 C. 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 D. 该山坡发生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
|
|||||||||||||||||||||||||||||||||||||||||||||||||||||||||||||
|
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 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 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