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髄的控制 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 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髄
|
|
|
下列所列出的是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优、缺点,请填出①~④所对应的育种方法名称
A.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
||||||||||||||||
|
下列对基因工程的四大操作步骤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体内,识别位点具有特异性 B. DNA连接酶作用于断裂开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C. 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之间的连接必须要暴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 D.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过程中只能使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
|
|
|
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DNA片段的3’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B.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C.连接两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不能讲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连接起来
|
|
|
下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⑤部位上形成 B.刺激甲图中的③,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 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 D.甲图中⑤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
|
|
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
A. 抑制细胞呼吸 B. 降低K+通透性 C. 增大Na+通透性 D. 降低Na+通透性
|
|
|
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先下命令“趴下”,然后用手施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反复训练,小狗就能按照命令完成趴下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命令刺激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 B. 由命令引起小狗趴下和给狗粮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 C. 命令趴下引起小狗产生听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D. 在反射过程中信号的传导是双向的
|
|
|
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属于人体内环境 B.①中的氧气进入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至少有11层 C.神经递质释放后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D.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③一般会增多
|
|
|
高原体能训练能提高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的运动能力。但某运动员刚到髙原后时,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髙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 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 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
|
|
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表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图中的⑥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 B. ②④⑤的成分主要区别在于⑤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图中①和③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