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B.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学家成功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C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正补充

B.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的

C.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培养甲型H1N1病毒时,应选用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固体培养基      D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鸡胚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膝跳反射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依赖于

A. 单个细胞活动    B. 人体各系统配合

C. 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 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核酸    B. 细胞膜    C. 核糖体    D. 细胞壁

 

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液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______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划线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碳储量

(吨/公顷)

群落

A

群落

B

群落

C

群落

D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a. 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___________。途径⑤是指,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3)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价值。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上会发生演替,请写出演替的概念_____________

(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中某种群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_____________的功能。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_______(填“强”或“弱”)所致。

(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5)和浆细胞相比,图中细胞W不仅能增殖分化而且还能__________

 

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无尾黄眼

无尾蓝眼

有尾黄眼

有尾蓝眼

0

0

 

 

(1)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___片段,基因具有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复制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从而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猫的上述两对性状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只考虑这一对性状)。

(3)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

(2)B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分裂______期,细胞内有____条染色单体,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其细胞中含__________个DNA分子。

(4)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22834/62980) 首页 上一页 22829 22830 22831 22832 22833 22834 22835 22836 22837 22838 2283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