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 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
|
|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 C.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
|
|
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为鼬 B. 弃耕农田里发生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 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 D.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
|
|
|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 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 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 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
|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
|
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C. 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D. 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
|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 D.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
|
|
|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B. 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就会増多 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D. 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
|
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向小鼠体内注入了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注射后胰岛素溶液直接进入组织液中 B. 胰岛素可通过组织液运输到身体各处 C.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D. 注入的胰岛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
|
|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它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热量 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④激素分子都是高效、微量的有机物,可以在细胞内反复利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