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15%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③利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需向里面加入无水碳酸钠,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④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⑤测定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中,可滴加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⑥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
|
|
对比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实验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两实验都将DNA和蛋白质等分开以单独研究 C. 两实验都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D. 两实验都有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
|
|
某地区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 1/19 B. 9/19 C. 10/19 D. 1/2
|
|
|
下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 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 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
|
|
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 乙图中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C. 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D. 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
|
|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比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的来源 B.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C. 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5→(CH2O) D. 用极细的光束和乳酸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
|
|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B. 蛋白质的鉴定可用斐林试剂 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降低 D. “由F2 出现了3:1性状分离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
|
|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细胞膜面积大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人成熟红细胞、蛔虫体细胞等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睾丸大量合成分泌雄性激素与细胞中发达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内质网与核膜相连,有利于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的交换
|
|
|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菌。回答下列问题: (1)PCR检测法: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____,对受体菌DNA进行扩增,经过解链、______________、延伸三个步骤的循环,检测PCR产物的长度是否与目的基因一致。 (2)荧光蛋白基因筛选法: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用_____________酶将目的基因和GFP基因拼接成融合基因,并与____________重组后导入受体菌,经培养筛选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菌落。 (3)环丝氨酸辅助筛选法:四环素能使细菌停止生长但不致死;环丝氨酸能使正常生长的细菌致死,而对停止生长的细菌不致死。某质粒如图所示(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中插入目的基因后失活。用此质粒构建表达载体,转化细菌后,结果有3种:未转化的细菌、含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
①用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对上述3种细菌进行筛选,只有含质粒的细菌被淘汰,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还需使用含有的______________培养基。
|
|
|
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配施适量的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能有效促进秸秆分解,提高秸秆还田效率,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可到腐烂稻草等环境中采集土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有很多类群微生物都能有效降解纤维素,为了避免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生长互相影响,应该用____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培养,获得纯化菌株。 (3)用刚果红染色法初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后,进一步用液体滤纸培养基分组复筛,其中滤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将残留的滤纸烘干称重,残留的滤纸越少,则说明______________。 (4)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将筛选到的高效维素分解菌固定,能够阻隔其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毒害作用,增加使用寿命。 (5)为了长期保存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6)现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为探究其最适pH,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锥形瓶若干分为4组,加入等量秸秆及其他必需营养物质,分别设置pH为1、3、6、7,接种等量纤维素分解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锥形瓶中秸秆减少量的平均值。该pH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