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6分)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该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的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的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苏共决议汇编》

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民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钟过渡形式。

 

材料四: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

材料三和材料四均摘自《论粮食税》

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背景。

 

(2) 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钟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 综观上述措施的转变,它们体现了俄共(布)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则?

 

 

(16分)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托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上午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她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真接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造成的主要影响。

 

 

(18分) 材料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哪些具有长远意义指导方针呢?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级,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在初级阶段……改革成为更迫切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9分)

 

(2) 与材料四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12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明

A.欧洲经济开始复苏               B.英镑不再对世界经济发挥作用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D.国际社会经济合作局面形成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D.用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A.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   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

 

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

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

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

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

 

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竟争         D.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证券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65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66565 66566 66567 66568 66569 66570 66571 66572 66573 66574 665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