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对近东贸易及近东贸易钱币外流的问题的论述中,……认为必须没法阻止商人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地打击运销自己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 ——引自法国财政总监柯尔柏致呼叶的信 材料二 要豪华家庭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输入或保有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不必要那么多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三 J·M·凯因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民间投资的水平。 ——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简要归纳柯尔柏、亚当·斯密、凯恩斯的基本观点。(6分)(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2.结合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经济运作的关系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
|
|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
|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
|
下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标,从中可以 推测( )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
|
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
|
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无产阶级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是 ( ) A.巴黎公社革命 B.二月革命 C.里昂工人起义 D.六月起义
|
|
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成员,而在战争爆发后却倒向协约国一边参战。意大利的这种剧烈态度变化 ( ) A.使德奥集团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B.表明意大利认识到德奥集团发动大战的非正义性 C.成为大战有利于协约国的重要转折点 D.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
|
|
19世纪末,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的相似原因是 ( ) A.农业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狭窄 B.资本多投于信贷而不投于殖民地 C.不重视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应用 D.海外殖民地不断缩小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在国与国之间是极不平衡的。导致这种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 B.垄断集中的程度高低 C.对新科技成果采用程度的差异 D.市场和资金、原料的差异
|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