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
|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其中能印证甲说法的例证是 A.仁者爱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民贵君轻
|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6分)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4分)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10分)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
|
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18分) 材料一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1945年9月27日) 材料二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的演说(1945年10月8日) 材料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双十协定》 材料四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中共1949年劳动节口号 请完成: ⑴、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对毛泽东的这种说法应如何理解?(6分) ⑵、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共识?两党的具体主张是否相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⑶、材料一、二、四中,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6分)
|
|
美国从大力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到战争后期又断绝了对蒋介石的援助。这些政策的变化说明:
|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
|
|||||||
在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是:
|
|||||
1949年的北平谈判与重庆谈判相比,不同的特点在于
|
|||||
毛泽东曾经说:“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集聚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结束。 ” 毛泽东发表这番谈话的背景是
|
|||||
1948年秋,中共中央认为与国民党主力军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其依据是: ①人民解放军的数量和装备有了很大提高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③国民党内外交困,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④蒋介石准备孤注一掷,寻找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