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现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
|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当时哪个国家反对最强烈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法国
|
|
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商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变革。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地中海中间商的贸易垄断结束 B.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出现 C.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商贸中心 D.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等开始在欧洲出现
|
|
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他”是哪位航海家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
高一某班组织知识竞赛,摘录了部分文字,请将这些文字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 D.巩固封建统治
|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
高一学生李亮在《梦粱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请你判断一下该书作者最有可能生活在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宋朝
|
|
一艘明代沉船在南澳岛海域被揭开封尘数百年的面纱。该船满载珍贵瓷器,这是继“南海Ⅰ号”后在南海海域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沉船,有关方面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南海Ⅱ号”上发现的是 A.青瓷 B.珐琅彩瓷器 C.青花瓷 D.白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