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
|
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 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
|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
阅读统计表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 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 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 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
|
“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
|
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 B.君舟民水 C.仁政爱民 D.人性本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