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出自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老人”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3)“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1分) (4)“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1分)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1分)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1分) (6)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1分) 体制。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1)材料一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2分) (2)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2分)为什么要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分)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2分) (4)导致材料二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
右图邓小平的题词,肯定了 ①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②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③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思想的转变 B.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C.企业产权的转变 D.所有制结构的转变
|
|
下列这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下表述与之相符的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
|
|
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小明仔细阅读右图,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开始 ②1990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英明决策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浦东开发开放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决策 ⑤浦东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首先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
|
20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
|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