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孙中山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改变脱离群众、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倾向,走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 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摈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华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三 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先生思想的转变对实现国共合作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国共合作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是如何“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的?(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有关的国共和谈达成的相关协议没有实施的原因是什么?(2分) 5.对于历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
|
二战后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相似点有 A.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 B.保留原有的政治制度 C.由美军单独占领 D.划分区域占领
|
|
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这个事实表明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 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方转移 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①是美苏实力势均力敌的产物 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③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④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不包括 A.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C.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D.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
|
中国以大国身份签字的重要国际文献不包括 A.1941年《大西洋宪章》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1943年《开罗宣言》 D.1945年《联合国宪章》
|
|
二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下图是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它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州溥仪、斯大林、蒋介石。下列关于当时时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 B.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称帝,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侵华基地 D.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
|
图5是1936年3月10日《费城记录报》上发表的一幅图片。图中军队踩踏的是凡尔赛条约等文件。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B.德国军队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日本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 D.德国军队入侵波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