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因材施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它反映的是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

  C.孔子的“仁政”思想             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

 

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2分)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四: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分)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

 

(3)概括材料三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分),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4)材料四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4分)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三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4分)

 

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

C.《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险入绝境”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633/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628 63629 63630 63631 63632 63633 63634 63635 63636 63637 6363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