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有人称电影是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首映于

A.伦敦           B.柏林           C.纽约           D.巴黎

 

朱铭在《中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法国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1929年经济危机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这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也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下列突出体现这种社会情绪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 

②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③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④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328/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323 63324 63325 63326 63327 63328 63329 63330 63331 63332 6333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