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 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该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②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

④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该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324/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319 63320 63321 63322 63323 63324 63325 63326 63327 63328 633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