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 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
|
|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 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
|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
|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
|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
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