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妇女与教育(1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    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12分)

 

 

开国议政(14分)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8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

 

 

梭伦的大盾(12分)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29/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24 62225 62226 62227 62228 62229 62230 62231 62232 62233 6223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