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 )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这主要是针对 ( )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
|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主要是指 ( )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时,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华民国 ( ) A.实行议会共和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