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2015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 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

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乇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史料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日本帝国宪法》:“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B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C

做大中国的“朋友圈”是对2015年中国外交的生动总结。纵观2015,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布亚、欧、非、美四大洲14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以4月首访巴基斯坦为起点,穿梭访问美英大国、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12月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

该材料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________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A.两极格局    B.工业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1930

1940

拖拉机

92万台

156. 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D.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

A.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

B.同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

C.与半殖民地业发展密切联系

D.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立场                    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战争的性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714/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709 49710 49711 49712 49713 49714 49715 49716 49717 49718 497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