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抗美援朝,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
|
下图是一幅有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漫画。若给此漫画命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不结盟”B.互相监督 C.“一边倒”D.“一国两制”
|
|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
|
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的大部分,以及成百万的难民,他们离开东部毁于战火的扬子江河谷,奔向开战18个月来在内陆仓促准备的新‘新中国’。”这场“战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
|
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国民革命的推动
|
|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这一修改( )
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B.彻底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的变化
|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