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哲学的发展是宗教神学世界观崩清的一大成因,并随之造成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抬头。世异时移,到了17、18世纪,欧洲科学开始狂飙突进并最终战胜了笼罩一世的神学。上帝变成了“不在家的主人”,而牛顿则成为“人间的管家”。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材料三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但是1870年以后,我们可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哪些因素使“上帝变成了‘不在家的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牛顿成为‘人间的管家’”,这一说法?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An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时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尊敬的人”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的具体表现。

(2)从上述材料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持何种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三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道德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他们提出各自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概括指出材料二、三中,孔子、老子提出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下图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的取胜    B. “殖产兴业”的推动

C. 1889年宪法的颁布    D. 军事工业的刺激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当时宗教改革

A. 公开挑战了教会权威    B. 否定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C. 确立了《圣经》至高无上    D. 使君主权力摆脱了教皇控制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A.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B.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人变少

C. 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    D. 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A. 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 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 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因此上大学主要是因为

A.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B. 《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C. “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 “文革”后恢复高考后自己的努力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1753/68464) 首页 上一页 41748 41749 41750 41751 41752 41753 41754 41755 41756 41757 4175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