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 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 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 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 强化了海禁政策

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航路开辟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 “‘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C. “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 “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 雇佣关系出现    B. 家庭手工业发展

C. 自然经济解体    D.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 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 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 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 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 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1550/68464) 首页 上一页 41545 41546 41547 41548 41549 41550 41551 41552 41553 41554 4155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