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 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 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
|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B.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 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D. 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
|
|
|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 货币一体化 B. 国家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
|
|
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说明 ①西欧在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②西欧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西欧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④西欧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深受美国的压迫与剥削 C、苏联威胁日益严重 D、法国与西德已开始和解
|
|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
|
|
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
俄国十月革命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但革命过程中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这说明 ( ) A. 要走城市包围农村之路 B. 要制定革命纲领 C. 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
|
|
|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想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B. 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