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公元212年,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皇帝颁布了著名的“安托尼努斯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使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该敕令的颁布

A. 适应了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 违背了罗马自然法的法治精神

C. 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 反映出万民法完全取代了公民法

 

表1为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知当时中国

类别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商业户数

0.26

6.19

1.10

6.24

3.19

7.01

4.60

7.73

商业从业人员

0.26

23.69

1.21

24.49

3.46

27.85

5.05

29.63

饮食业户数

0.99

0.46

0.41

0.62

0.75

0.68

1.08

0.78

饮食业从业人数

0.09

5.00

0.48

5.88

0.90

6.33

1.27

6.37

服务业户数

0.11

0.39

0.38

0.49

1.37

0.59

2.21

0.70

服务业从业人数

0.11

2.58

0.41

2.77

1.45

3.36

2.36

3.73

 

表1    单位:万户、万人

A. 私营经济发展缺乏规范管理

B. 非公有制经济的禁令逐渐被打破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注意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

A.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

B. 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

C. 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

D. 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

 

宋天圣元年,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时间计算分界发行,每三年为一界,界满则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发行限额每界是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宋朝这一做法

A. 制约了交子的使用范围

B. 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C. 造成了货币制度的混乱

D. 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A. 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 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 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代时,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宫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由此可知唐朝政府

A. 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

B. 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

C. 奉行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

D. 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历史选修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21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207 25208 25209 25210 25211 25212 25213 25214 25215 25216 2521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