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 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A. 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    B. 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    D. 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A. 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 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 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D. 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

 

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 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 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B. 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C.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比较恰当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需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19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191 25192 25193 25194 25195 25196 25197 25198 25199 25200 252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