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文)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B.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世纪60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办淮军,后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此人(  )

A. 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 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C. 固守传统观念,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D. 提出了伸民权、开议会的主张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大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C.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 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C. 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 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A. 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

B. 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C. 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

D. 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原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驰”。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 放宽限制伲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B. 开矿筹纳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 屈服于列强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D.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7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67 24868 24869 24870 24871 24872 24873 24874 24875 24876 2487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