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这一论述主要是肯定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中体西用

D. 维新变法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改革:

A. 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

B. 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

C. 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

D. 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

 

明中后期出现了“缙绅家之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 择偶标准开始转变

C. 奢靡之风甚为流行

D. 传统观念遭受冲击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 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 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分封遗风    宗法观念    皇权思想    世袭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A. 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 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宋话本《阴骘积善》描述,茶肆环境优雅,常常有很多人在这样的茶肆习学乐器,或唱叫,这叫作“挂牌儿”,炫耀伎艺,派头十足。这段材料说明

A. 北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 茶肆经营打破时空限制

C. 戏剧产生于市民生活中

D. 市井生活带动艺术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6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63 24864 24865 24866 24867 24868 24869 24870 24871 24872 248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