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国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反对200海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80年代,美国则坚持保留海洋专属经济区并强调国际航行和飞越自由。这说明此时期

A. 世界民族主义力量的增长

B. 美苏争霸发生了实质变化

C. 美元金融体系受到了冲击

D. 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

 

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增至45亿美元。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增加到213亿美元。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执政

A. 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

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C.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

D. 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

 

17世纪后半叶以来,对化石的广泛深入研究将变化的概念和近代时间维度引入了自然界,“自然志”也开始走向“自然史”。这种转变

A. 有利于线性进化观念的产生

B. 否定了基督教的循环历史观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推动了近代英国的能源革命

 

梭伦制定法律规定,公民有权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利益,对任何人提出控告;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该规定

A. 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

B. 促进了直接民主的产生

C. 体现立法过程的随意性

D. 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基础

 

1979年7月,在中国尚未出现中外合资企业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属于典型的“立法超前”。这一法律

A. 说明立法程序有待完善

B. 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 延缓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

 

1939年成书的《国史大纲》是钱穆撰写的一部通史教科书,在“引论”中他阐述了写作初衷: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先民“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雍”而成,故“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这反映了

A. 抗战时期学术文化兴盛

B. 抗日战争推动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C.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D. 钱穆对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继承

 

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 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 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 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 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50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98 24499 24500 24501 24502 24503 24504 24505 24506 24507 2450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